原创 【光明论坛】加快融入和服务2024全年资料免费大全优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光明论坛】
作者:魏琪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近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印发,这是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的务实举措,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也成为理解《指引》各项内容的关键点。“放得活”,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健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设施联通、要素流动交易等方方面面的制度,畅通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径和渠道,提高要素配置总体效率。“管得住”,关键就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影响公平竞争、形成市场分割、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规范治理。政府和市场应职责明确、边界清楚,监管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放得活”与“管得住”两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法治经济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当中的核心“底座”。
市场是各类微观主体运行的大平台、大环境,市场本身也有不同的类型。因此,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是关键。首先,制度规则是最核心的。其规范性、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后面其他各个环节的运转配合效果。既然是制度,就要有刚性,更好落实《指引》的路径也就更明确了,就是把制度和规范落实到底,推动形成共同遵守市场规则、制度规范的良好环境。比如,《指引》中明确提到,要不断完善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清晰释放了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信号。
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是重点。形成统一大市场的特征就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按照供需能够充分配置。在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应坚持推动形成要素、资源按照市场供需实际情况合理有序进行定价的长效机制,让灵敏的价格信号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交通信号灯”。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信号机制作用,对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建设成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价格信号如果被扭曲,资源配置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价格信号灵敏有效,要素、资源的交易、流动、确权、定价就都有了可靠的基础条件。
对不当行为及时、有力规范是必要一环。干扰秩序、破坏竞争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制度的规范,产生的负面作用是巨大的,对预期的破坏也是巨大的。从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到财税、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整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干扰因素,就应及时发现,对存在的突出表现通过建章立制着力加以破解。一个以点带面的做法就是要切实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实落细,形成可反馈、可检查、可评估的工作闭环。
此外,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要素资源禀赋不同,对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提高大区域背景下一体化程度,这对破解市场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当然,其中涉及地方事权范围内政策的协调,这些都具有以点带面的性质,有益经验也将对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在推动《指引》落地的过程中,还应持续密切与经营主体的沟通,侧重于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各方掌握信息、校准信息的程度。其一,发挥好行业协会广泛联系企业的作用,定期针对企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关心的情况进行沟通,发挥好意见、建议传递中转的作用,具有共性的问题可开展前期专业研究,形成专业意见。其二,把实施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精准政策咨询,做好政策解读,用好各地信息化平台做好政策宣传发布。其三,建议定期通过发布案例的形式,把典型经验做法、政策适用的具体场景直观表达出来,进一步提高与经营主体进行沟通交流的效果。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3日 02版)
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日两国取得今天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功不可没。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希望中日两国作为主要经济体,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中新经纬2月28日电 据香港媒体《星岛日报》消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28日发表,据悉,楼市“辣招”将全面撤销,包括取消买家印花税(BSD)、新住宅印花税(NRSD)及额外印花税(SSD)。此外,《预算案》亦会宣布增加烟草税,是连续两年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