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西问丨王进先:“彩陶王国”藏2023澳门今晚中必一肖一中特着怎样的史前文明密码?
中新社西宁1月5日电 题:“彩陶王国”藏着怎样的史前文明密码?
——专访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地处青海省的柳湾遗址,是中国黄河上游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这一被称“彩陶王国”的史前遗址展现了4000年前柳湾先民们创造的彩陶文化。
为何说柳湾彩陶“流成河”?数千年彩陶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日前,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了相关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柳湾遗址是中国一处重要的史前文明宝库?
王进先:柳湾遗址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是中国黄河上游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共发掘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30座。
柳湾遗址从东向西可分为东、中、西三个墓区,东区以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葬为主,中区以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为主,西区以齐家文化墓葬为主,墓地北部高处则以少量的辛店文化墓葬为主,在相邻地段,不同文化类型的墓葬互有交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青海柳湾》,系统记录了1974年至1978年间柳湾遗址的发掘成果。根据该报告及后来更新的发掘情况与成果,可以说,该遗址在全国范围内有“四个最”,即延续时间最长——延续了1000余年;发现的文化类型最多——发现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种文化类型;保存状态最为完整——它是中国迄今为止黄河上游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群,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墓葬1730座;出土的陶器数量最多——柳湾墓群出土的彩陶、石器、骨器和玉器等文物共计37925件,其中彩陶近2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柳湾遗址发掘中,曾清理出土一批马厂类型二、三、四、五、六人等合葬墓,其中,二人合葬墓多为男女性同棺或同穴,这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晚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标志,是父权制确定的有力证据。柳湾遗址墓群中包括大批贫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殉人墓,其墓葬规模之大、出土珍贵文物数量之多、文化内涵之丰富、时间跨度之久,在世界史前考古发掘中也是罕见的。
柳湾遗址墓葬多,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柳湾遗址的考古资料,至今仍然是国内外考古学家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重要资料。
有学者赞叹,在柳湾,研究陶器的人,在这里发现了最古老的烧制技术;研究美术的人,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技巧;研究音乐的人,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研究舞蹈的人,在这里发现了先祖们劳动之余载歌载舞的律动;研究文字起源的人,在柳湾数百种彩陶符号中发现了中国文字的雏形。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柳湾彩陶“流成河”?
王进先:彩陶是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史前文化遗存中都发现有不同风格的彩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一片琳琅的色彩世界。彩陶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凝聚着人们鲜活的观念、情感和信仰,记录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烙印,也是我们走进原始先民世界的一把钥匙。
20世纪70年代,柳湾村村民家中拥有几件史前彩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柳湾村民在平地造田、挖渠引水时,经常发现石器、骨器、陶器碎片和腐朽的棺木。其中,只有少量比较好的彩陶被带回家中,用于放置菜种、烟叶等。
1974年,村民大量发现被当地称为“半不漏”的陶器(裸体人像彩陶壶),引起青海省文物考古队注意,并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掘。
柳湾遗址发掘出土的37925件文物中,彩陶近2万件,占总数量的一半之多,是中国乃至世界彩陶的集中出土地,“柳湾彩陶流成了河”就是对其最形象的描述。柳湾彩陶以其多样的造型,繁缛的纹饰,奇妙的构图,在中国彩陶文化中无与伦比,充分展现了中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风貌。
柳湾遗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三个不同时期,彩陶数量表现出由少到多,再由多变少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对研究彩陶兴衰、与彩陶相关的社会问题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间出土的裸体人像彩陶壶、人头像彩陶壶、蛙纹彩陶壶、彩陶靴、提梁罐、鸮面罐、四大圆圈彩陶壶等,全方位多角度向人们展示彩陶文化魅力。欣赏一件件珍宝,仿佛穿越到了数千年前柳湾先民辛劳制陶、烧陶的场景中。
中新社记者:彩陶上的符号有何新发现,对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有何意义?
王进先:在研究中国文字起源时,人们很注重研究史前时期就已出现的各种符号。这些符号对于研究中国文字起源、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发现符号最多的史前遗址当属柳湾。
以往学术界关于柳湾彩陶符号性质的认识,有几种不同的主流观点。一是认为这些符号仅为特殊标记,主要起记号作用,可能是陶工在制作陶器时留下的记号。二是认为这些符号中,部分符号与甲骨文、金文存在较大相似性,具有计数、记事的作用,是中国汉字的早期形式,属于前文字,是汉字的起源。三是部分学者通过与民族学材料的对比认为,这些符号应属古代文字的范畴,与现在的部分少数民族符号有传承关系,需要进一步解读与阐释。
2023年12月起,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博物馆开展青海柳湾彩陶符号研究。经初步梳理统计,专业人员共发现彩陶符号279种(彩绘符号276种、刻划符号3种),较大扩充了青海彩陶符号的种类与数量。这些符号主要出土于青海河湟谷地的乐都柳湾、民和阳山、民和代家台、民和马牌以及共和盆地内的同德宗日等史前文化遗址与墓地中。
2024年10月,青海柳湾彩陶符号研究学术咨询活动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这次研究是中国范围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信息最详实的一次彩陶符号整理与研究项目,并认为,彩陶符号的使用主要还是处于其制作阶段,更倾向于其作为古代陶工制作陶器时留下的特殊标记的认识。这种特殊标记既可能是某种制陶工序需要的结果,也可能是陶器制作者或陶器定制者本人或族群的标记。
专家认为,彩陶符号的流行时间与甲骨文、金文的出现相距近2000年,我们暂不能轻易认为彩陶符号等同于中国古文字,与现在部分少数民族符号的关系更是难以推测,但成熟文字的出现必然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孕育与发展过程。从中国范围内在甲骨文前大面积出现陶器符号的情况来看,彩陶符号与中国古文字之间应存在某种源流关系。可以说,彩陶符号应属于前文字形态的一种,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标志产生的重要对象。
中新社记者:如何让彩陶发掘、研究等文物考古工作焕发新活力?
王进先:中国丰富的文物资源是五千多年不间断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共同记忆。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地理上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与中原腹地联结为一体,是古代丝绸之路、唐藩古道、南亚廊道相互交织的重要枢纽。
未来,应该联合青藏高原考古研究优势院校,围绕青藏高原重要考古学课题,谋划符合实际、意义重大的考古项目;重点对青海河湟地区、环青海湖地区、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开展专题考古调查,不断丰富青藏高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形成、多元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考古发现与实证;积极引入多种技术手段,加强跨学科协作,不断加大多学科综合考古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完)
受访者简介:
王进先,土族,青海民和人,研究馆员。系青海省博物馆馆长、青海省考古研究院院长、中宣部对外文化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2021年度青海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拔尖人才、青海博物馆联盟理事长。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显著减少感染的风险以及改善感染后的症状,从而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每年的疫苗都会根据流行病学数据中的病毒株变化而更新。为保证接种人群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建议无论前一季节是否接种,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仍需接种流感疫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多次关注“一把手”霸道行权现象,并提到多个案例,包括吉林省白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李宇忠一人决定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力排众议“关照”利益关系人。重庆市九龙坡区原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廷宪把所在单位大小事项的决定权视为“自家事”,对工程发包、人事任免、资金安排等重大事项大搞“一言堂”。福建省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卢林不仅决策时大搞“一言堂”,还在用人中大搞“一句话”,任人唯亲唯利,长期插手下属企业各类岗位的人事调整,利用职权在人员招录、职务晋升等工作中违规为他人谋利;江苏省徐州市交通运输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蔡前锋走上局长岗位后,“感觉自己权力很大,可以在单位高高在上了”,于是插手大部分交通工程项目,贪腐涉及交通工程建设多领域多环节,不仅破坏了交通工程建设市场公平竞争,也严重影响了该市交通系统的政治生态……
一些美西方媒体一看到中国安全官员访问缅甸,就下意识地对相关安全合作进行西方式“脑补”。他们有的戴着意识形态眼镜,暗示缅甸仍是国际社会中的“异类”,对中缅在安全上“走近”十分警惕;有的则联系缅北最近的战乱形势,将中国描述成试图干预,甚至操纵缅甸内政的一个强权。不得不说,这些想象都是高度西方化的,它们反映出来的是美西方政治精英头脑中的安全观,而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