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港城大(东莞)执行校长谈教育新澳门一码一肖100精确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
中新社东莞1月24日电 (记者 曾玥)谈起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校园布景、学科规划,该校执行校长鲁春如数家珍。他曾参与两所研究型大学的创办工作,港城大(东莞)是其中之一。
2020年初,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与东莞市人民政府、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24年,港城大(东莞)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于当年9月迎来首届500多名新生。
港城大(东莞)如何立足“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鲁春近日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进行解答。
2024年,港城大被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评选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据统计,该校教职人员来自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学生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及地区。
鲁春表示,延承香港本部的国际化优势,港城大(东莞)前期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规划,建立开放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他透露,港城大(东莞)现已获批招收港澳台生源,今年将开放全国联招考试、台湾学测考试等报考通道,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对照港城大的标准面向全球启动师资招募。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和教育高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可以作出更多贡献。”在鲁春看来,“攻擂”容易“守擂”难,港城大(东莞)将发挥畅通粤港两地教学与资源要素的纽带作用,携手港城大持续巩固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势。
去年7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称,双方欢迎港城大在萨特巴耶夫国立技术大学开设分校。
“现在已经有200多名哈萨克斯坦学生来到港城大学习,我们希望未来这些学生能跨境来到东莞校区进行交流。”鲁春表示,未来两校区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师生交换、学术交流等方面逐步深化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一定挑战。鲁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不断探索“在地国际化”的新路径,为应对相关挑战提供破局之道。
近年来,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呈现出“双向奔赴”的趋势。
一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城大(东莞)等一批粤港合办新校在广东“拔地而起”,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等校正加紧筹建;另一方面,深圳大学设立香港校区、中山大学在港成立高等研究院,广东高校赴港办学。
“香港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国际化水平领先等良好基础,大湾区内地城市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产业集群,可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应用场景,两地优势资源互补、创新要素集聚。”鲁春说。
他进一步举例称,港城大(东莞)正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人才、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合作。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际一流科研设施设备将成为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延伸,不断拓宽校园界限。
“好的大学离不开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鲁春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培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土壤,以教育合作、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更好赋能大湾区发展,如此才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
本年度入选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未来实现植物远缘杂交、创制全新的植物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性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入选项目都是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
北向资金2月29日单边净买入166.03亿元,单日净买入额创7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6.42亿元,连续23日净买入;深股通净买入79.62亿元。2月北向资金4度单日加仓超百亿,累计加仓超600亿元,创近13个月新高。
二、做好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经过及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形成包含图片、影像等资料的事故档案,并于2024年4月23日前将该事故的调查报告和警示教育视频资料上传至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