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港两今晚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看不懂地年货市场掀热潮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通讯员 郭成海
深港两城市民置办年货,“就跟串门儿似的方便”
1月19日下午1点,在位于福田农批市场的深圳海吉星“福市集”品牌年货节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拖着大行李箱前来采购的香港市民的身影显得格外活跃。
“老板,这个腊肉怎么卖?给我来两斤。” 香港市民陈先生站在一个挂满腊肉、腊肠的摊位前,用流利的粤语与摊主交谈。
当天10点,陈先生搭乘广深港高铁到达福田站,就近选择来到这里置办年货。记者遇到陈先生时,他已经购买了两大包的年货,里面零食坚果、春联贴纸等塞得满满当当。
“高铁出行当然是很方便啦!往返香港到深圳的车次又多,随时都可以买票,说走就走。”陈先生告诉记者,福田站的位置也特别好,到深圳市区各大年货市场都很近,“便利性真的没得说。”
除了传统的年货,一些具有创意的新年商品也备受青睐。在文创摊位前,带着孩子置办年货的香港市民黄女士正拿起一个陶瓷摆件仔细端详。
“高铁复通之后,来深圳就跟串门儿似的方便!”黄女士说道,“以前带着孩子出门,光是路程上的折腾就够让人头疼的。现在高铁速度快又平稳,车厢干净整洁、座椅舒适,孩子的体验也不错。”
而在另一边,离跨境口岸较近的香港片区也迎来深圳市民的购物高峰。距离深圳湾口岸仅15分钟车程的屯门市中心,在返回深圳湾口岸的公交车站旁,站满了等车回去的深圳旅客。
手提多个装满香港年货大袋的于先生向记者表示,“以前周末也有来过,这个时间回深还是比较好排队的,但没想到这次排队队列长达数十米,来港买年货的人明显多很多。”
连续多年来香港淘年货的深圳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香港商品品类全,还有好多深圳看不到的好东西,价格还便宜,可选的商品范围要比内地的品种多不少,特别是一些深圳买不到的进口商品,每次来港购置年货都会满载而归。”
据统计,今年春运前5天,乘坐跨境高铁往返香港西九龙的跨境旅客达到了25万人次,日均有5万人次,预计整个春运跨境客流将达415万人次。
深圳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面向香港的门户,为了应对这一增长趋势,福田站全面优化闸机软件,能够迅速识别港澳通行证,提高了通行效率。同时,通过优化车站指示标识、加强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引导服务,确保旅客能够顺利、安全地进出站。此外,福田站建立爱心接力圈和“福田西九龙失物”微信群,为旅客提供了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体验。
“灵活行”产品已服务超54万人次,同比增长671%
据悉,为了持续便利内地与香港旅客的出行,深圳北站、福田站持续发售往返西九龙站的计次票、定期票。并与港铁方面紧密合作,自2024年3月18日起推动“灵活行”延长至深圳北站,为跨境旅客提供了更加轻松自如的出行选择,也为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加坚实的交通桥梁。
在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段复通第二年期间(2024年1月15日至2025年1月14日),“灵活行”产品已服务旅客超54万人次,同比复通首年增长671%。
据统计,2024年广深港跨境高铁列车开行数量日均超130列。广深港高铁由内地往香港发送旅客1398.8万人次,香港往内地发送旅客1342.3万人次,其中深圳地区往香港发送旅客796.7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43%。特别是加开了张家界西、西安北至香港西九龙的列车后,香港的高铁网络已能够直达内地94个城市,通达程度逐年提升,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多元的出行选择。
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段的复通与持续优化,不仅是内地与香港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内地与香港交融日益深入的缩影。未来,铁路部门也将继续优化服务,为深港两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政协委员建议元旦端午中秋高速免费#]#政协委员建议周六日高速路半价#今年全国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高速通行收费政策的提案》。他认为,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赵长龙建议,增加元旦、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高速免费通行。另外,推行公休假期(平时六日)高速出行收费半价试点政策,建议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部分路段率先推行公休假期(平时六日)高速出行半价试点,使人们在选择出行时间上更加灵活,缓解扎堆出行压力。(央广网记者 王晶)
财联社3月1日电,市场传言“蚂蚁集团宣布已成功从中国平安人寿手中收购方正证券”。受此影响,方正证券股价尾盘异动涨停。据记者向有关方面求证,上述传言不实。此前,市场曾传言蚂蚁集团出手收购瑞信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方正证券持有瑞信证券(中国)49%股权,因此市场很可能误解为蚂蚁集团收购方正证券。(财联社记者 林坚)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