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百余春节相关澳门2023最新资料非遗带观众体验中国各地“过年”民俗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穿过彩门楼、走过行花街,春联、年画、剪纸、花馍、家宴、花灯、醒狮……各种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过年——春节主题展”21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公众开放。
现场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叙事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和普天同庆四个主题单元。登上二层观景廊道,热闹景象尽收眼底,琳琅满目的庙会街市,尽情歌舞的乡村春晚,怀仁旺火“熊熊燃烧”预示来年旺气冲天。
展厅正中的乐清首饰龙明晃晃、闪闪亮,无疑是全场焦点,其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于一体。每年元宵节前后,浙江乐清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首饰龙巡演活动,人们期望它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关的驱动下,龙船能摇头摆尾,船上几百个形态各异的人偶也能动起来,栩栩如生。
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闽台东石灯俗述说着海峡两岸剪不断的亲情。福建晋江和台湾嘉义各有一个名为“东石”的滨海乡村,两地共有一种元宵灯俗,世称“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开始,闽台两东石村上一年新结婚的新郎都要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三公宫内,两地互报宫灯数,共祝子孙兴旺。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值此“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主题展让观众直观感受春节文化的风采神韵,进而展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与生存智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化、系统化、场景化展示的有益探索。
主题展期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定期组织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展演,同时配套开展包括“传统历法与春节”展览、春节文化论坛、“春节有好市 非遗馆里过大年”“张灯结彩过蛇年 灯彩点亮非遗馆”和元宵节舞龙等多项活动。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3月2日。(完)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