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流感季患者、流感样病例应尽早服药助力阻断集体机构播散2024新澳免费资料三头
中新网上海1月6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主任张婷6日对记者表示,儿童是感染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在高流行季节,儿童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5岁-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流感样症状者应尽早服抗流感药物以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49周)》,2024年12月上旬,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流感病毒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占比10.8%,远超其他病原体。无论在南方省份,还是北方省份,流感病毒在2024年第49周都超过了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排名首位的病原体。
据介绍,儿童自身呼吸道较成人发育没那么健全,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更常见。儿童患流感后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死亡及严重后遗症。
流感传染性极强,如何阻断病毒传播需引起关注。张婷指出,流感患者早期停止病毒排毒,除了个人治疗获益,为患者家人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对控制学校、家庭等集体机构播散更有意义。
如何预防流感?除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有助于减少流感病毒感染发生风险。张婷表示,流感也可以借助玛巴洛沙韦等药品预防。“流感的治疗我们不单纯依赖于实验室检测。”张婷坦言,“患者核酸检测阳性肯定要用药,核酸检测阴性时,医生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果是流感样病例,或有家庭内集聚发病等状况,我们就要下处方开流感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的控制更加有利。”
何为流感样病例?张婷解释,流感季时,民众出现发热(超过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引起的发热症状等,即为流感样病例。南方地区的流感季就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另外上海地区在7月、8月份还有一个小高峰。冬季高峰时节,如果出现发热,孩子有咳嗽、咽痛、流涕、腹痛等症状的时候,医生就要想到是否为流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流感具有普遍易感性,不存在“今年得了流感明年就肯定不得”的情况。民众可能每年都会得流感。因此,流感疫苗应该每年都打,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易感人群,在流感季到来之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疫苗虽然不能实现完全保护,但可以减少民众罹患流感或转重症风险。(完)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访问缅甸,同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敏昂莱举行会面,与缅甸内政部部长雅毕共同主持了中缅第七次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并会见了缅甸移民和人口部部长敏载。由于这次是中国负责安全的高级官员访问缅甸,安全合作自然是双方聚焦的重点,比如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在打击电诈网赌、反恐、禁毒、湄公河流域执法、重大项目安保等领域加强合作等。这是中国对外安全合作的一个缩影,对外界来说,准确理解这些访问活动的意涵,将有助于读懂中国的安全观,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