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两会观察:三个关键词解码山东“向海图强”美国加州燃起大火7800人撤离
中新网青岛1月24日电(胡耀杰 王禹)山东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2024年预计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和空间也在海洋。“科技强海、产业兴海、以港通海”成为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热议的三大关键词。
科技强海,打造海洋创新高地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山东持续提升海洋创新策源能力,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规范化运行,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等50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汇聚于此。同时,山东拥有全职驻鲁海洋界院士23人,海洋领域国家杰青50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山东将继续支持崂山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任务,统筹海洋科技资源,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服务能力。实施10项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遴选10个左右蓝色人才团队,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在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看来,锻造海洋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举措。他表示,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从平台、项目、团队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将有力汇聚优势力量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催生更多原创性成果,增强全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兴海,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近年来,山东坚持向新求质,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跑出“加速度”,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海洋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4年,山东海洋产业发展结出丰硕成果:中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山东交付、签订全球首艘氨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海藻倍他葡聚糖(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2-1号”顺利出坞……
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让现代海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山东省人大代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认为,海洋生物新材料是发展壮大现代海洋经济中“打基础”的产业。
张国防表示,海洋生物材料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引擎。山东省发展海洋生物材料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大力发展该产业可以强化山东海洋生物材料国际领先优势,是促进中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到耕海牧渔、向海图强。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山东将培育10个左右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成长性产业,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空间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超大型油船、大中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推动更多“国字号”装备首制交付。用好海洋服务业专项资金,壮大海洋信息、海洋技术等高端服务业。
以港通海,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
2025年1月初,随着最后一榀箱梁成功安装,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矿石码头工程——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胜利完成年度攻坚目标。
港口是服务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表示,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多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全省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4年,山东沿海港口发展成效明显,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一年来,山东港口海向提升通达度,陆向提升辐射力,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箱量保持全国首位,初步形成立足山东、覆盖沿黄、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新的一年,山东官方勾勒了“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路线图。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码头等工程建设,建成董家口万邦矿石码头、中石化龙口LNG码头等项目;开展港口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建设零碳码头、零碳港区,打造智慧绿色港口;新开外贸航线10条以上;推动大宗商品储运基地规划建设。
“青岛港作为山东港口的龙头,在做优做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当中理应挺膺担当,发挥龙头作用。”苏建光介绍说,下一步青岛港将持续加密航线布局,进一步地提升山东在内外发展双循环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此外,青岛港将投资770亿元,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再造一个青岛港”。
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到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从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到深化海洋领域改革创新,山东正把“蓝色”铺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完)
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日两国取得今天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功不可没。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希望中日两国作为主要经济体,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
最后,我期待日本经济界客观准确看待中国发展前景,对中日经贸合作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加大投入,相信你们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更大成功!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